×

怎样简单画山水 山水画5个技法

cmdfOIY765 cmdfOIY765 发表于2024-05-05 03:13:58 浏览7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一、山水怎么画简单又漂亮

山水画简单又漂亮方法如下:

准备A4纸、画笔、橡皮擦,首先画出山的轮廓,然后画一个直线作为陆地,画出山的纹理,最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即可。

山水画,简称“山水”,中国画的一种,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。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可分为青绿山水、水墨山水、浅绛山水、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等种类,是为东方绘画中极为富有特色的艺术。代表画家有展子虔、王维、范宽、张宏。

山水画是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,早期风景主要是人物画的背景,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,隋唐时期形成中国画中一个单独的分类,吴道子、李思训、王维等人都善于画山水画。

唐朝以来,山水画的画家被分为南、北两派,北派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,善用色彩,主要画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的山水风景,李成、范宽、张择端、李唐、马远等人属于北派。南派创始人王维,善用墨,少用颜色,米芾、王希孟、赵伯驹等人属于南派。

米芾父子开创了以表现江南烟雨檬泷状态的米点山水,王希孟、赵伯驹等人擅画青绿山水。宋代,山水画非常盛行,上至王公贵族,下到文人商户,都愿意以山水画装点厅堂。

元代山水画着重于写意,著名的画家有黄公望、吴镇、倪瓒、王蒙,被称为元四家。明清时山水画继续有所发展。

二、画山水画的步骤

画山水画的步骤如下:

步骤一:勾线。画前景中的松树叶,勾线要流畅,线条要稍显精致;画松针时,墨色要有浓淡变化,树冠的形状要完整,不可画散。画中景中的山体时,要注意把握好山石之间的一些杂树的疏密和墨色浓淡的变化。画远景中的远山、瀑布和房屋时,也要注意笔墨的趣味性。在远景和中景之间的留白处勾上云,以便更好地将二者分开。

步骤二:打底。用赭石、藤黄、水调出颜色,由近及远平铺画面中的景物,以烘托出秋天的感觉。平铺时,近景中树的颜色较中景、远景中树的颜色深,平涂时亦然。

步骤三:染色。秋景主要是赭红色调,再加少量的绿色加以点缀,可谓“万红丛中一点绿”。山体的颜色,从前到后要染出层次变化,近处的山石可先用石绿点染,接着点缀赭红,之后再用淡淡的石绿罩染,以表现出秋天虽萧瑟,但也富有生机的特点。

步骤四:点苔。在山体与山体以及小的石块之间,用圆形的墨点点苔,注意前后的苔点要有疏密和浓淡变化。

要想画好山水画,初学者必须从学传统入手,掌握各种技法,灵活运用,为今后的写生和创作打下基础。

三、山水画5个技法

山水画的5个技法分别是创作法、构图法、皴法、山石结构法、树木写生技法。

1、创作法:

创作是一切技法的综合运用。既然是“创”,就没有固定的方法、程式,画家由于各自的修养、禀赋、爱好不同,创作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会有差异,这就不必强求一律。

2、构图法的基本步骤:

先用墨线勾画出景物的大感觉,构图注意重心。先落墨点出小山丘,一般起笔落墨为有浓淡的湿墨,接下来干笔走线条向外扩张,线条由简到繁、由疏到密;最后加点、擦、皴。

3、皴法:

所谓皴,就是山石结构的纹理线条;擦是指在山石轮廓线旁擦出不规则的墨痕,增加山石的粗糙感;渲染,就是用浓淡墨染出山石凹凸不平的阴阳面,增加山石质感和明暗。

4、山石结构法:

前人经过对自然界山石的长期观察、体验和积累,终于总结出表现山水纹理、质感、体面关系的造型手段。这是山水画的一大发展。

5、树木写生技法:

初学画时应先学画树的主干,后画次干,再写小枝,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入,经过一定时间的写生练习之后,自然会抓住物体的特征规律,线条也能做到简略扼要。“画从真中来,不受真所限”。

四、简单山水画画法技巧

简单山水画画法技巧

山水画,简称“山水”。中国画的一种。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。以下是“简单山水画画法技巧”,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!

先用湿墨勾出山石轮廓造型,勾线看似简单,实则关系到整幅画成败的关键,因为勾线实际是总体面貌的设计,通过勾线,山体、树木的形态、走势就确定了,这一步没作好,后期无法补救,所以勾线后要挂起来反复酌作修正,直到满意为止。

之后勾画出树木,此树以枯枝为主,可设为鹿角枝或直伸枝,用侧锋笔法点簇出树叶,可先用浓墨点,再用淡墨点外围,分出层次。

用散锋破笔皴擦出山石、树干纹理,皴纹不要太多,本图采用枯笔随意自由皴,似点非点,似面非面,比较自然。也可用扁锋枯笔刷皴,刷出披麻皱。最后用刀笔点簇出山石上的草丛,勾画出小船、飞鸟点景即可。

1.勾斫法

勾斫法是千余年来传统山水的典型画法,通常按勾、皴、点、染的步骤。下图设为北派山水,用熟宣作的画。北派山水的特征是以高山大岭、苍松古树为原型,构图雄伟大气,讲究布局造型,大多采用点子皴法,如关仝的.钉头皴,范宽的雨点皴,李成的麻皮皴,均工密精细,属工写结合的小写意画法,后期郭熙改变为较随意的卷云皴,南宋又变为斧劈皴等,使写意性更强。

勾线:

用淡墨勾画出山石、树木的轮廓线,勾线应先勾近景,由近至远,石质山和苍松古树线条不能太圆滑,应有一定的楞角,且线条应曲折有变化。

勾线

画树:该画有松树、夹叶树和枯树,松树碗形针叶,夹叶树主要用小圆形图案构成。树干部份用淡墨顺着线点刷,皴出树干纹理。

树枝上画一些藤蔓,树干上点一些苔藓更显苍古。画藤蔓将笔毛刮成扁锋,从上向下轻刷,长短不等,数量适度,并点些小点。苔藓用正锋点,数量适度不要太多。

画树

皴纹:山石均使用麻皮皴,用钝笔蘸少许淡墨点皴阴面,靠线处皴密些,光亮面皴稀些。待干后,再用次浓墨和浓墨皴一至二遍,重点是皴山石阴面靠线条处,不要全覆盖头遍皴纹。皴时顺便点簇出山上的树丛草丛。

渲染:用淡墨染树叶、中景山峰阴面。近景山石用浓墨染。

渲染采取分染法,用一支笔顺着山石阴面涂上墨汁,另用中号清水笔染开淡化。远山用淡墨涂出形状,下面用清水笔染开淡化。

待整个画面干透后,再将纸全部喷湿,用大号清水笔普遍罩染一次,罩染时,应在画面内进行,避免将墨染出画面弄脏天空。由于五代后的小写意画多为水墨画,所以不再染色。

渲染

3、染画法

染画法古代不多,是笔者在传统基础上变法出的画法,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水墨的长处,水墨淋漓,韵味悠远,画面滋润,意趣横生。下图设为南派山水,因使用的生宣,所以按勾、染、皴、点的步骤。当然也可按勾、皴、点、染的步骤,只是染时要防止跑墨弄花画面。南派山水的特征是以丘陵江湖、花柳杂树为原型,构图简略天趣,讲究诗情画意,大多采用线皴法,如董源、巨然的披麻皴,黄公望的解索皴,倪瓒的折带皴,王蒙的牛毛皴,均温润而不张扬。

勾线:构图按两点对角式构图,近景由土坡构成,中景是石山,远山设为丘陵地貌,因此线条应平缓婉延,用湿墨勾画出山石地貌即可,线条应近浓远淡。

勾线

画树:南派山水多画花柳杂树,并将几种树间搭配置,这样画面不会呆板,画法写意一些为好。树画完后,用电吹风将树吹干,用湿墨或淡墨点染树叶和树干。

画树

渲染:待画面干透后,将纸喷湿,以刚好全部湿纸为度。将笔洗净,先蘸半笔湿墨顺着山石轮廓线阴面用侧锋笔势涂染,之后在轮廓线处用淡墨和次浓墨逐步加深至满意为止,加深时采用皴刷的画法较好,蘸墨要少,用笔要轻,此法称为积墨法。注意每次要掌握好墨的浓度,争取一两遍就染成功,不要反复涂染。

如果技法基础较好,也可采用混染,用清水笔蘸半笔湿墨,再在笔尖上蘸一点浓墨,从山石最暗处下笔,顺着轮廓线用侧锋笔势涂染,一次染成一条轮廓线。

云雾采取留白法较为简单,渲染时,留出空白即可。如需破白渲染,用清水笔蘸半笔湿墨,笔尖向内,笔杆倾斜染出云头形状,个别地方用淡墨加深,下图山体采取的积墨染,云层采取的破白渲染。

渲染

皴纹:待画面八成干时,再重勾一下轮廓线,使山石轮廓更为清晰,注意所用墨色浓度与染墨大体相同,笔法以散锋为好。之后,用笔蘸上少许淡墨将笔刮成扁锋。顺着轮廓线轻轻刷画,刷出披麻皴纹,个别地方用浓墨刷画一遍。注意笔上墨汁一定不要太多,以枯笔为好,且皴纹也不宜太多,不要全面施皴,简略皴一些纹理即可。

皴纹

点景:生宣大面积渲染时,难免不跑墨,点景可掩饰跑墨,并可丰富画面。用刀笔或侧锋点画出山石上的丛树,注意疏密有致,高低错落,有跑墨的地方,可点些丛树将其掩饰。之后,在适当位置可画一两株小枯树。在河面上勾画一两只小船或飞鸟,使画面活跃显得有生机。

;